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伙炭一百問

以下是《伙炭一百問》中,我收到的問題:

問:

伙炭需要政府的支持嗎?原因是什麼?

答: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在閒談之間也偶然討論到。以下是我的看法:

政府的支持可以分為兩方面。第一,是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將一些地點,如火炭工業區、觀塘工業區等地列為藝術村。這種類似的做法是有的,例如西九、石硤尾和牛棚就是,白紙黑字,非常清楚。就算事情十劃未有一撇,大家也對這個「事實」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圖像(想像)。不過伙炭的情況有點不同,它是多年來自然生成的,現在已是一個穩定成長的狀態,無論是參與的藝術家或觀眾。沒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也不會影響其形象。就算政府白紙黑字寫明「火炭不是藝術村」,情況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

第二是經濟上的支持,例如活動費用資助,出版費用資助等等,藝發局一向在進行這種工作。伙炭呢?就現階段看來,伙炭的形式好像不太需要既有形式的支持。如何說呢?就每年的展覽上,開支可大可小,包括一些基本的宣傳品及行政費用,出版物我認為可有可無,因為展覽的出版物多數只是形式上的介紹,少見在其展覽主題上的深入探討,加上伙炭也沒有一個展覽主題。故出版物有的話當然好,沒有的話也不會差太遠。

所以我認為,就現階段來說,伙炭是否很需要經濟上的支持,我看未必。但長遠而言,伙炭的發展如何,則有待深思。伙炭是否需要一個籌委會將不同的藝術家組織起來?在面對不同的事件中,藝術家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有此需要,但如何組成一個有代表性的籌委會或組織卻成為一個疑問。伙炭與其它的藝術組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其它組織都是由少數有著共同信念的核心人物發動,之後其他人才按自己的想法與此組織的信念的相似性來選擇加入不加入,參與不參與。而伙炭本身已有很多不同想法的藝術家,要綜合大家的想法來組成一個組織,難度十分大,如果不顧大部分人的想法,組織只會缺乏認受性。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嘗試這個可能,但暫時也未找到一個成功的方案。

不要忘記,「伙炭」是一團自然生成的「火」,只要不斷有新的「炭」,火就不會熄滅。如果沒有新炭,而舊火又燒盡,則多加些火水、電油也是無濟於事的。為甚麼我們用「伙炭」來代表我們,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